【国旗下的讲话】同伴教育-《人之相知,贵在交流》

  • 团旗飘扬|2022-11-21
  • 作者:学生处

  • 阅读量:368

分享
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

大家好。我是学校的心理老师姜雅楠。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。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《人之相知,贵在交流》。

前几天,我收到了一位女孩的来信,她在信里说:我现在感觉高中的人际交往好难!进校时,感觉大家都很热情,和一个女孩子也很聊得来,在学校里面可以说是无话不说的状态。但调了座位过后,她有了新同桌,她们很聊得开。刚开始我们三个一起,后来我觉得三个人的友谊不太好,我就和另外一个女生一起玩了,虽然我和她关系还是很好,但吃饭,放学就不在一起了。

后来一起玩的那个女生跟她在学校真的聊的很嗨,就不咋主动跟我聊了,现在每次都是我去找她,她就很久才回复我,然后就是敷衍,找各种借口疏远我,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舔狗一样。这两天我没再去主动找她了,她也没来找过我,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。我感觉到自己心里好累。

其实,在咨询中也有很多同学问过和女孩一样的问题。在我看来,一段舒服的关系里,从来不是只有单方面的付出,而是通过彼此共同努力来维系。《人间失格》中说:“无论对谁太过热情,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。或许人与人之间有一个“关系账户”,你主动多存一点,账户里的余额就会多一点,但若你一直只会索取,当余额变为0的时候,这段关系便也到此为止。

生命的旅途中,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所以:热情要留给有回应的人,付出要留给懂珍惜的人。善良要留给会感恩的人。

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“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,或者因为自我满足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,不是野兽就是上帝,”自我们出生那天起,我们便出生在各种关系所编织的网中,这些网包括你的学院关系,家庭关系,人员关系,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等等。我们每天睁开眼睛,在家里,在路上,在教室,在校园,每时每刻都在与别人交往,人际关系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心理学家研究方向,一个人的快乐度80%来自于关系的和谐,倘若处不好人际关系,将对我们的学习、生活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。

我们身处寄读学校,大家性格各异,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,在同一个空间里与同学朝夕相处,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在校园里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,有的同学却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。尤其大家绝大多数生活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,人际敏感度增加、有时可能也会因一些观念的差异与室友发生人际冲突,这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:在我们高中的寄读生活里,我们该如何维护好和周围同学的人际关系呢?在此,想给同学们分享三点原则,供大家参考。

 

1.保持边界感

在过往的咨询或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,我们发现,引发交往双方人际困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“边界感”。边界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际距离。人际距离实际是一种心理距离。在现实生活中,心理距离越近则意味着关系越亲密。但心理距离越近不代表双方即是不分彼此、零距离的亲密无间。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,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,留给自己一定的个人空间与时间,保持适当自我心理边界。
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边界感,就可能会无意识地常常把自己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,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,又或者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;不懂拒绝,觉得自己必须对每个人的要求说“是”;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;专注于爱与无私,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底线。

叔本华有一则寓言,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。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,于是不得不分散开。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,于是同样的事发生了。经过几番聚散,最后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。每个人都需要划定人际边界,为自己留下可以自处的空间,维护自己的自尊,同时,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自尊与空间。

二、换位思考

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中永不过时。每个人在考虑问题时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。即使换位思考,也都受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、生活经历,我们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,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其他同学言行背后的真实原因。换位思考,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,即想人所想,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。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、成长经历各异,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模一样,也不要用自己的习惯与标准严苛要求他人。同时,自己也多站在室友的角度思考一下,当你们角色互换时,你当前的行为是否会给人带来困扰?

当你深夜仍然开着灯大声说话时,不妨思考一下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室友的感受;当你垃圾成堆时,考虑一下常常打扫寝室卫生的室友……多一些尊重和理解,换位思考,室友关系会更加和谐。

3.非暴力沟通

中国俗语有言: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我想在外面校园,大部分同学之间都是能友好的相处的。但在生活中,我们可能也难免会因为言语、交流而与同学发生不愉快,即使你没有恶意,但对方却因为你的话而受到了伤害;你的本意是好的,但对方却难以理解而产生了偏见;原本是轻松的氛围,但听了对方的话后心情却变得复杂。究竟是什么,使我们明明想表达爱,最后却互相伤害呢?

其实,我们在与同学产生矛盾时,不良的情绪也许会左右我们的情绪,这时我们就很容易恶语伤人,这样只会让关系恶化。这时就需要先冷静下来,我们需要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,小心地处理争执。在矛盾发生时,一是要尽量避免争执的发生。因为通过争执和斥责对方来使对方改变是很难的,人与人的沟通更多的是依靠交流。二是一旦发生争执,要避免过分情绪化,一定要说服自己保持冷静、理智。千万不能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,三是一旦发现争执变得激烈、情绪化的苗头严重时先命令自己尽快走开,使头脑冷静下来,避免使冲突升级;四是争执结束后,要尽快重归于好,避免“冷战”,尤其是占了优势的一方,不要“得理不饶人”,而是更要主动和对方道歉;良好的朋友不一定没有矛盾,但相互之间有效沟通、化解冲突,能让彼此关系更加融洽。

寄读生活拉长了大家在校园相处的时间,也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,高中的光阴,无论艰难坎坷,大家都一起度过。相遇就是缘分,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这段缘分,在的困难时刻互帮互助,让校园、教室、寝室成为大家温暖的港湾。

有人说,人际交往中最可贵的不是我们都一样,而是明知“我们不一样”还能彼此尊重,互相体谅,不趋同,不贬低,不奉承,不越界。人之相知,贵在沟通,我们相信,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注意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,大家都会走出循环,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