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旗下的讲话】守护历史记忆 传承时代使命

  • 团旗飘扬|2021-12-13
  • 作者:学生处

  • 阅读量:756

分享

尊敬的各位同仁 、亲爱的同学:

 大家早上好!秋色骤然落幕,北风萧萧而下,天气如同今日主题一般悲切沉重,今天我们肃立在此,深切缅怀罹难同胞,追思民族沉痛记忆,祈愿人民永享和平。这既是对过去的反思,也是对未来的展望。

84年前的今天,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城,在之后的6周时间里,残暴的侵略者共制造大规模集体屠杀28起,杀害我同胞19万多,零星屠杀858起,超过15万同胞被残害,30多万同胞死于暴行,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难忘却的记忆。然而尘封的史实无法跨越时间的鸿沟,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如今仅健在61人,数年之后,当历史的亲历者悄声离世,这段悲痛记忆还能激起多少共鸣。

任何一段民族记忆都不应被轻易遗忘。2014年2月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,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,能促全体国民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,从而避免出现忘却与麻木,更昭示人们共同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。

历史既是对过往经历忠实再现,又是对未来愿景的刻意留白,守护这段历史记忆,于我们而言,又有何重大意义呢?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感悟

一、铭记苦难,才会保持清醒

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,晚清时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,让我们认识了“落实就要挨打”这个朴素的真理;南京大屠杀30多万逝去生命,让我们认识到了守卫和平的重要性。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苦难都是我们时代发展镜鉴,是我们现实生活最生动、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。

二、铭记抗争,才能汲取力量

铭记历史,我们不应只铭记苦难,还应从困苦的抗争中汲取力量。1938年,湖南省首批开赴淞沪抗战前线的战士中最小的只有16岁,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最终牺牲在日军的屠刀之下。他们和你们一般年纪,只因为家国号召,他们毅然走向战场。一样的青春年华承担了不一样责任,是他们替你们争取了宝贵的和平。你们可以说自己是幸运的,但当面对眼下的学业困难便选择退缩时,你的这份幸运便显得十分廉价。所有与命运抗争的努力都是值得铭记记忆,走进历史的深处,学习英雄人物的抗争精神,自觉反对那些妄自菲薄、数典望祖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,这就是自我境界提升的最佳方式。

三、铭记觉醒,才能永保信念

回望过去的烽火岁月,革命先烈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,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。同样青春的年华,受限于时代发展,他们的选择比我们更艰难,中共建党时的青年党员、长征路上的青年战士、抗日根据地的小八路军他们满腔革命信念,谁也曾预见到新中国建立,但就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换来了社会主义理想照进现实,这就是信念的力量。试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会为一个看不见的梦想而努力吗?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是,成长道路从来没有无需努力的理想,只有不懈奋斗的现实。从历史中感悟觉醒背后的信念,用信念支撑我们奔向远方的征程。

当历史只剩下难解的文献,记忆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。84年前南京的冬天凄冷的寒风成为我们民族不灭的记忆,数十年后当我们回忆眼下冬日的清晨,我想我们也许早已忘记了此刻的疲惫和烦恼,而默默记着了一句嘱托:同学们,请在你的青春岁月里面,守护历史记忆  传承时代使命。